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131”院落自治模式

发布日期:2018-03-13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市字号:[ ]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老旧散小区社会治理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老旧散小区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在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所以,加强城市老旧散小区社会治理,是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党委政府在治理和改造老旧散小区的实践中,针对主客观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探索老旧散小区社会治理的思路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相关经验整理成典型案例,以期为各地党委政府加强对城市老旧散小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为了改善老旧散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增加他们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南岸区长生桥镇从社会治理的高度着力创新探索。在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的治理原则下,探索党组织领导+议事会民主商议、业委会决策执行、监委会全程监督+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的“131”院落自治模式。

(一)通过整治打基础,确定“三事分流”的治理原则

从群众需求看,整治老旧散小区是推进小区自治管理的基础工作。如何整治、整治什么、整治好后如何管理,谁来管理等问题,则需按照“大事”政府快办、“小事”社区和居民共同办、“私事”自己办“三事分流”的治理原则,厘清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建立多方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权责意识,使属于群众和基层组织办理的事务在法律范围内“自己提、自己议、自己定、自己遵”。

我们选择环境改造愿望迫切且自治意愿强烈的小区,由镇政府牵头按照节约、实用、耐用的原则,抛出初步整治方案,通过召开院坝会、楼栋会等方式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采取一户一票实名表决的方式确定小区整治方案,大到小区是否围合、管网如何改造,小到休息座椅摆放、墙面装饰都全部由小区居民自己决定,真正做到问需于民,还权于民。整治后的小区实现围合封闭,主要出入口监控覆盖,小区中庭绿树成荫、铺装整洁,各单元楼栋路灯明亮、停车有序,为小区自治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另外还通过清理、腾挪、规范物管用房、社区用房、规划停车位等措施,增加小区造血功能,为“以院养院”创造条件。

(二)以管好、治好为目标,推行“131”院落自治模式

根据老旧散小区居民长期以来在物业管理的支出习惯来看,按照市场化管理引入物管公司的思路基本行不通。为此,按照中央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方式的总体思路,我们构建了“131”院落自治模式,破解老旧散小区长效化管理难题,实现从“代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从“政府管理”到“自我管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1”即“党组织领导”。将党组织建在网格、小区、楼院里,使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的资源进楼院,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领导和服务体系。党员分片联系居民,坚持问计于民与居民商议小区如何管理,坚持问题导向收集居民诉求,党组织将收集到的问题按照“三事分流”的原则予以分解。通过开展亮身份、亮承诺,比奉献、比作风的“双亮双比活动”,搭建履行承诺平台,成立邻里互助、科普宣传、纠纷调解等党员志愿服务小组,引领群众参与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

“3”即“议事会民主商议+业委会决策执行+监委会全程监督”院落自治运行模式。议事会民主商议:决定“办不办”。组建由单元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居民代表和小区党员构成的院落议事会,民主商议党组织按照“三事分流”原则分流应通过居民自治办的“小事”,决策“做不做”,提出“怎么做”的方案。业委会决策执行:确定“怎么办”。按照居民自主选择原则,采取一户一票的表决方式,推选出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居民代表组成业委会,代表业主行使管理小区权力,民主决策议事会商议的“小事”到底“怎么办”,明确解决“小事”的方案,包括经费来源,出资标准,有效开展院落自治工作。监委会全程监督:监督“办得怎么样”。在党员骨干和热心群众中民主推荐并差额选举产生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监督小区自治组织开展工作,特别是监督业委会解决“小事”的全过程。采取“口头+书面”方式,通过院坝会、公开栏等形式定期公示小区物业收费支出情况、群众意见反馈办理情况及业委会决策执行情况等。

“1”即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一事一议”、“ 一制管一事”的原则,将在党组织引领下通过院落自治解决“小事”的方法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制度固定下来,纳入小区居民公约,大家共同遵守,监委会代表全体居民监督执行。从而形成“小区事务大家商量大家办”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小区物业无人管、无法管、无钱管状况,促进小区自治管理有章可循。

 

                                                                                                                                                        (来源:人民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