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询
科研动态
理论建设
思想引领
决策咨询
 
科研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咨询 >> 科研动态
徐琪:用“两个结合”方法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发布日期:2024-03-19 08:4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党校工作处)字号:[ ]


3月17日,《绍兴日报》“求是轩”专栏刊发我校徐琪老师署名文章《用“两个结合”方法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全文如下:

用“两个结合”方法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徐琪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把握运用好“两个结合”在推进理论创新上的重要方法论,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绍兴打造更多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迈好走实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的必然要求。

一、用好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论,聚焦解决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的任务是解决问题

“两个结合”强调坚持问题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将问题导向的方法融入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抓住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真问题、大问题,也就找到了前进的突破口。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影响我国共同富裕实现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既保持做大蛋糕的合理增长态势,又以质的有效提升确保把蛋糕做好做优。紧扣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的重要一环,通过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效贯通、助推科技企业倍增提质、打造标杆性创新平台等举措,把握创新深化新机遇,切实肩负起“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使命任务。同时,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集中体现。2023年,绍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8万元,居全省第3位,但距离共同富裕的要求尚有差距。要紧扣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突破口,将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构建富有绍兴特色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要以更大力度改革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拓展多渠道的财产性收入来源,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强化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需求精准识别能力,加速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等值化进程。这是新发展阶段需要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用好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探索面向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创新路径“结合”的路径是融合协同

“两个结合”蕴含着对系统观念的运用,立足全局视野进行谋篇布局。共同富裕是一场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强调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追求整体社会的繁荣与公平。这需要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进行综合施策,构建起一整套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对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发展与民生等重大关系的处理提出新要求。要积极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统一,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拓宽不同群体成长通道和向上流动通道,确保人人都公平地享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机会;统筹发展与民生的关系,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织密社会保障网等措施,着力展示美好生活新气象,让共同富裕成为人民群众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这些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的建设既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长期过程,需要立足全局,把握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持续探索面向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创新路径,确保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三、用好守正创新的方法论,主动塑造促进共同富裕的竞争新优势“结合”的原则是既坚守传统,又寻求创新

“两个结合”贯通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既在守正中保持道路根基,又在创新中寻求创造突破,彰显了守正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文明成果,凝结了中华文化的宝贵智慧。要将坚持守正创新的方法融入共同富裕,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市域实践,构建起与新时代共同富裕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并作用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促进共同富裕塑造竞争新优势。要着眼于发挥文化铸魂塑形的强大支撑力量,激活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锻造有“胆剑血脉”特质的干部队伍,为绍兴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争先进位、走在前列”注入持久精神动能。要着眼于构建与共同富裕目标相匹配的社会治理新范式,推动“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率先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富裕理论意蕴与实践指向,也将具备更加强烈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