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概况
信息动态
干部教育
科研咨询
社会培训
机关党建
综合服务
县区党校
友情链接
枫桥经验网上学院
归档栏目
 
县区党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区党校
创新机制铸品牌,构建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播新范式——诸暨市委党校“和‘枫’习习”大讲堂实践探新路

发布日期:2025-06-20 09:1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党校工作处)字号:[ ]


“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使命。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诸暨市委党校紧扣时代脉搏,以“和‘枫’习习”大讲堂为有力抓手,围绕实践教学创新,构筑起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的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创新与广泛传播的有效路径。

1750381789556.png

创新平台,构建"请进来+走出去"双向赋能机制

诸暨市委党校以“和‘枫’习习”大讲堂为载体,创新打造“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干部教育平台。通过“请进来”方式,邀请司法、公安、检察、法院、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务专家开展专题辅导,形成“专家授课+师徒结对+蹲点调研”的闭环培养模式。2024年,邀请枫桥司法所所长孟柳霞、枫桥镇党委副书记陈挺、法院枫桥法庭庭长杜敏丽等7位专家,围绕“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枫桥式’轻罪治理体系”“大调解体系构建”等主题开展专题辅导,为党校教师提供理论与实务结合的“第一手教材”。同时实施师徒结对制,让老师们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此外,以“新‘枫’社宣讲队”“暨阳红色讲坛”为支点,打造“理论宣讲+实践教学+媒体传播”三位一体的宣讲矩阵,通过“走出去”策略,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2024年累计宣讲153场次,受众达2.7万人次。教师团队创作的平安“枫”景短视频获“最佳创意奖”,“枫桥经验”上列车宣讲活动被央视新闻等国家级媒体广泛报道。这种双向赋能机制有效破解了党校教师“懂理论缺实务”的痛点,形成“本土化深耕”与“全国化辐射”并重的传播格局,推动教学科研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

突破机制,构建"研学用"一体化培养体系

诸暨市委党校突破传统培训模式,建立“调研-教学-应用”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通识课试讲+基地点评课+组内互评”的立体化训练模式,锤炼教师的学术化表达能力。在调研环节,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蹲点”获取鲜活案例,在教学环节,整合枫桥学院、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枫桥派出所、枫桥检察室、枫桥司法所等教学资源,构建“理论课堂+现场教学+情景模拟”三维教学场景。例如,在“一站式、一码管”综合解纷机制教学中,教师带领学员实地观摩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运作流程,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调解场景,强化“枫桥经验”的实践感知。在应用环节,推动教师赴全国20余个省市区开展经验推广,形成“输入-转化-输出”的良性循环。这种机制创新使党校教师既成为"枫桥经验"的理论阐释者,更成为基层治理的实践参与者。

成果转化,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能力跃升

诸暨市委党校通过大讲堂平台的持续赋能,党校教师队伍呈现“三个转变”:从单一理论讲授向“理论+实务”复合型教学转变,从课堂讲授向全媒体传播转变,从经验总结向理论创新转变。通过以“场景化教学”“模块化课程”“数字化赋能”为突破点,采用“理论研讨+案例复盘+经验互鉴”模式,不断深化专家智库建设,进一步强化成果转化机制,以“实务精品课开发”“咨政报告撰写”为抓手,推动“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实现了教学成果向治理效能的转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干部职级与岗位需求,开发“基础通识课+专题实务课+案例研讨课”三级课程模块,逐步形成覆盖党建、法治、社会治理等领域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打响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传播力度。

诸暨市委党校以“和‘枫’习习”大讲堂为支点,构建起“专家智库赋能—师资锻造闭环—成果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诸暨市委党校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推动“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