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王 长 江
目前,一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正在全党上下展开。实践表明,要使这场活动取得实效,一个关键的环节,是把它和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实际密切结合,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落到实处,化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的自觉行动。在这方面,不少地方党组织的积极探索,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绍兴是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我们知道,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浙江都以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而引人注目。而在浙江,又有少数几个能够始终在发展中名列前茅的地市,其中就有绍兴。三十年来,绍兴各级党组织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为提高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绍兴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和成就,从根本上说,就是绍兴人能把握住每一次机遇,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毫无疑问,绍兴人又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当成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契机。认真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绍兴灿烂辉煌的发展轨迹,本身就是一个从自发实践科学发展观到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演绎过程。回顾和总结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获得经验、吸取教训,而且可以明辨方向、鼓舞信心。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绍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党校联合编著了《科学发展观在绍兴的实践案例评析》一书。看了这本书的原稿,我是很有些感触的。透过这本部头不大的书,我们既可以观览到绍兴人的成就,也可以感受到绍兴人的精神。编者把这些成就和精神拢在一起,集合成册,就是要对自己走过的道路来一个理性的思考,通过回顾、总结,提升对发展的认识,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这里面,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考验,经济下滑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社会就业压力加重。对于快速发展着的绍兴来说,这些困难和问题同样不可避免。绍兴人自己也看到,绍兴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结构性、素质性和积累性的矛盾。然而,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困难和问题,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对待这些困难和问题。在这本书中,人们不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可以期望,绍兴的广大党组织、党员和干部一定能以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新的抓手,解决好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推动绍兴经济政治社会各个方面的科学发展。
写了上面简短的话,以为序。
2009年5月4日于中共中央党校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部分 推动创业创新 实现富民强市
案例1-1 中国轻纺城:专业市场与纺织产业、城市建设的精彩互动
案例1-2 大唐袜业:21世纪浙江省最具成长性的产业集群的提升发展
案例1-3 产、学、研结合:绍兴连续六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案例1-4 制度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绍兴县推行“亩产论英雄”
案例1-5 打造资本市场的绍兴板块: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案例1-6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先导
案例1-7 品牌之都:绍兴经济发展新名片
第二部分 改善民生状况 彰显以人为本
案例2-1 城中村改造的绍兴模式: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有效结合
案例2-2 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打造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案例2-3 走向杭州湾时代:绍兴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乐章
案例2-4 推进社会救助机制成长:走在前列的绍兴慈善事业
第三部分 传承历史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案例3-1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强市建设的制度支撑
案例3-2 农村“种文化”活动:推进农村文化体育运动事业大发展
案例3-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守望绍兴的“精神家园”
案例 3-4 挖掘文化名城的经济价值:促进绍兴文化产业发展
案例3-5 “三百人才”培训工程:以人为本推进中心镇建设
第四部分 加强公共管理 构建和谐绍兴
案例4-1 新枫桥经验:发达地区基层民主推进与社会和谐的制度创新
案例4-2 培育中心镇:“绍兴强镇扩权”入选2007年“十大地方公共决策试验”
案例4-3 政府便民超市:不断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
案例4-4 转危为机:科学解决“新嵊事件”
第五部分 优化生态环境 创建宜居城市
案例5-1 水乡治水:还东方威尼斯之美
案例5-2 古城保护的绍兴模式: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绍兴宣言》
案例5-3 节能减排降耗的“绍兴现象“
第六部分 坚持依法行政 加强党的建设
案例6-1 企业党的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案例6-2 阳光下的权力:规范政府权力运行的制度创新
案例6-3 绍兴党代会常任制:党内民主改革的成功试验
案例6-4 选好“当家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推进基层民主
案例6-5 从民情日记到驻村指导员制度:不断推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案例6-6 人事制度改革: 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