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绍兴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开放城市,残疾人自强创业已渐成气候。但因受残疾人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等因素制约,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创业更为艰辛。如何采取有效举措,完善服务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创业能力,进一步推进残疾人自强创业工程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就绍兴残疾人自强创业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分析,以期引起重视,进一步推动绍兴残疾事业的发展。
一、绍兴残疾人自强创业的现状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绍兴共有各类残疾人31.25万人,截止2013年12月底持证残疾人84699名。其中,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持证残疾人约为4.2万名,有36907人实现就业。据统计,目前全市就业持证残疾人中共有3454人从事自强创业、617人从事种养业;个体工商业1185人,创办企业168人;另有1484人居家从事加工业,约占就业持证残疾人总数的9.36%。
2012年绍兴市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绍兴市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2元,为全社会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34%;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10392元,为全市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65.52%。据统计了解,一般自强创业残疾人的年收入超过社会人均收入,平均在3.5万元以上,特别是一些企业主当中的成功残疾人的收入更是可观。通过创业,残疾人改善了生活状况,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从调查中了解,绍兴块状经济明显,残疾人创业对当地块状经济的依存度比较高,许多残疾人家庭为龙头公司提供配套加工服务,在块状经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如绍兴县的纺织业,诸暨的袜业、五金业、珍珠业,上虞的伞业、手套袜业,嵊州和新昌的种养业,都为残疾人的创业致富提供了依托。
但残疾人创业总体而言层次依然偏低。2012年,全市3454名创业残疾人中,虽然有部分残疾人创办的企业已做大做强,形成了规模,但90%以上残疾人的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从事种养业、居家加工业、小本买卖等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劳动附加值低、需要资金不多、自强性不强的家庭作坊式创业。与社会创业的总体水平相比,残疾人创业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
二、制约我市残疾人自强创业的瓶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残疾人自强创业的力量不断壮大。但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宏观经济压力较大的新形势下,绍兴残疾人自强创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残疾人自强创业意识不强。强烈的创业愿望是创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与基本动力。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自强创业的意识不强,总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糊口度日就可以了,安于现状,缺乏“平等、参与”的欲望和在实践中创造自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的精神追求。部分残疾人主体意识不强,怕吃苦,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部分残疾人眼高手低,能从事的工作不愿做,想做的又做不了,好高骛远;还有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残疾人父母不愿残疾人出去创业,怕残疾人创业吃苦。
2、残疾人自强创业素质不高。近几年我市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大力推进,但教育培训,特别是教育的投入和产出需要较大的时间周期,从当前情况看,我市残疾人的整体素质还偏底。全市84699名持证残疾人中,文盲有14600名,占总数的17.24%;小学文化程度有36846名,占总数的43.50%;初中文化程度有27563名,占总数的32.55%;高中文化程度的有4874名,占总数的5.7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816名,只占到总数的0.96%。半数以上残疾人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而其中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文化程度低,知识技术缺乏,再加上残疾人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社交圈相对较窄,使多数残疾人难以适应创业竞争的严酷现实。
3、残疾人自强创业扶持力度不大。我市虽然对残疾人自强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措施,如残疾人创业可获得一次性5000元启动资金,2万元以内的小额贴息扶持贷款,每年可减免不超过5000元税收,参加社会保险可获得50%补助等。但因残疾人家庭一般经济状况比较差,缺少资金的积累,这些扶助措施对于开个小店搞点小本经营还可以,但如想上一个台阶搞得稍大一点,显然力不从心。创业者资金的重要来源是银行贷款,残疾人到银行贷款比一般创业者更难,银行对残疾人还贷能力持怀疑态度,对残疾人贷款的核准要求更高。除了资金外,创业还需要集聚场地、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的获得对残疾人而言有较大的难度。
4、社会对残疾人创业还不理解。与残疾人自身创业意识不强相对应,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残疾人的创业存在着不理解,总认为残疾人靠政府照顾救济一下,有劳动能力的找个合适的单位工作也就差不多了,至于创业,健全人都很难,又何况残疾人?同时,残疾人的家人也普遍持这个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自强创业的决心。另外,无障碍环境的不完善对残疾人创业也带来诸多的不方便,如有许多道路没有坡道,轮椅车、残疾人车很难通行;盲道铺设不规范并被无端占用,有许多厂家、公司内无任何无障碍设施;对聋人而言,与健全人信息交流的无障碍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残疾人的自强创业。
三、促进我市残疾人自强创业的对策
原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在给中国首届残疾人创业论坛的贺词中指出“残疾人创业倍加艰辛,成功虽然难,但示范、影响力很大”。近年来,绍兴经济不断提升的机制活力优势、行业群体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都为残疾人的自强创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根据上面残疾人自强创业的分析,本人认为当前我市残疾人自强创业工作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1、加大残疾人自强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结合绍兴实际,制定完善相应的扶助政策,对残疾人创业从审批手续、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本、从业对象、税收、信贷、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优惠鼓励。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创业资金扶持、社会保险补贴和税收返还的额度,降低残疾人自强创业的门槛和风险。制定的政策要具体,便于直接操作,为残疾人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服务。要深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关于残疾人“专产专营”的规定,由政府确定一些产品和服务由残疾人专产专营,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残疾人专产专营的产品或服务,为残疾人创业提供发展空间。同时,要充分利用科技的进步为残疾人创业创造带来的有利条件,引导扶持残疾人积极参与互联网等残疾影响小的新兴经济领域创业。
2、完善残疾人自强创业的助推服务机制。对残疾人自强创业的服务首先要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方面资源的共享。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专门服务,各县(市、区)要成立残疾人自强创业协会,为残疾人创业者之间,残疾人创业者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平台;残联组织要建立残疾人创业信息网络系统,广泛收集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向残疾人推荐,提高残疾人创业的成功率;针对残疾人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探索创设残疾人创业基金,引入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的推进模式。各类技术主管部门和研发单位,要为残疾人企业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
3、加强残疾人自强创业的意识和素质培养。残疾人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残疾人创业主体意识的培养,要通过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等有效措施,加大对残疾人的励志教育,激发培养他们创业的自强意识。二是创业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康复医疗和康复训练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补偿残疾人的生理机能;通过加大残疾人教育投入,努力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提升他们的文化职能素养;通过推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让残疾人在就业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对已有一定基础,准备投入自强创业者,进行如经营管理知识、投资融资及具体职业技能等定向强化培训,拓展残疾人创业思路,提高他们的创业实战能力。
4、营造残疾人自强创业的社会支持环境。残疾人自强创业的原动力是残疾人创业者本身,但舆论、道义与观念的支持,对残疾人自强创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残疾人自强创业的成功,有赖于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帮助与呵护。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进一步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要以《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的精神为重点,加强残疾人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要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精神,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和重点单位盲道、坡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无障碍信息交流平台建设;要注重树立宣传残疾人自强创业和创业成功者回报反哺社会的典型,对重点事例要进行系列报道,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引导残疾人和社会大众转变观念,努力促进有利于残疾人自强创业软硬环境的全面形成。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残疾人同样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残疾人事业的不断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到自强创业者的队伍,残疾人自强创业的质量也将越来越高,残疾人这一特殊创业群体将为我省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
2013年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班 朱献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