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
领导讲学
教学动态
办班成果
教研活动
理论宣讲
教学研究
本土教材
学员天地
 
学员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干部教育 >> 学员天地
纵看、横看、我看绍兴水城

发布日期:2014-09-28 09:2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部门字号:[ ]


       绍兴城自越国句践小城起步,历经2500年,虽历经修扩,但中心位置不移,或作为临时都城(南宋的行在),或作为地方城市,一直焕发着青春的风采,是至今幸存的建于春秋时期的六处诸侯城市之一。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绍兴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定论是:“ 春秋时为越国都城。有著名的兰亭、清末秋瑾烈士故居、近代鲁迅故居和周恩来同志祖居等,是江南水乡风光城市。”一说古,二说有名人,三说江南水乡。下面我从纵看、横看、我看三方面,谈谈水城。    

      一、从古代诗词中看绍兴水城

     东汉马臻(140年)出任会稽郡太守,在会稽、山阴两县(今绍兴)境内筑镜湖,改造天然水体,成就了一块面积达172.7平方米公里的湖泊,万顷碧波平如镜,与峰峦迭翠的会稽山相映成辉,会稽郡由此赢得“山水国”、“山水郡”、“山水州”之美誉。所以到了晋代以后,历隋、唐到宋,一直到明清时候,鉴湖一带都是历代文人心中最喜欢的地方。他们纷至沓来,留下了众多的诗篇。

   从东晋(317-420)王羲之说: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水经注。渐江水》

     南朝·梁(503)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唐开元年间(731-735)  杜甫住在越州4年,说: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唐天宝三年间(744),“鉴湖一曲”也是狂客、京官贺知章归乡的终极追求。他的朋友李白点赞曰“鉴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然后,天宝六年(747)李白想念“土豪大哥”贺知章,来绍兴了:“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唐穆宗长庆三年( 823)元稹在绍兴为浙东观察使,说:天下风光数会稽;又加了一句:仙都难画亦难书。

     宋代,陆游晚年,卜筑于镜湖三山:“千金何须买图画,听我长歌歌鉴湖”“我摇画楫镜湖中,碧水青天两奇绝。”陶醉啊!

     元代100年,异族统治,本土诗人伤感。文献不多。王冕“万里山河一局棋,旷怀真感独伤悲”“五陵少年俱零落,回首故园空梦思”

     明代绍兴才子张岱说:烟火城中,远隔兼葭水。松江籍的大官、大画家董其昌说:山阴道上行,如在画中游。从“镜”到“画”,说明从晋代到明代,鉴湖水面小了。

     在苏州当县长的袁宏道也在夸绍兴,喜欢拿西湖和鉴湖比较。袁宏道是这样说的:“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清代诗人齐召南诗句:白玉長堤路,烏篷小畫船。绍兴好悠闲啊!

     所以在鉴湖历史上,在中国的文化人眼里,鉴湖是江南山光水色的极致,绍兴是中国最美丽的山水。

  但遗憾的是,300里鉴湖,早在宋代开始填湖(人口增加,耕地需求增加),历经变迁。时至今天,昔日的“三百里”鉴湖已缩变成或宽或狭的带状型河道,28.4平方公里。但就城市的形态而言,正是鉴湖的孑遗,构成了绍兴“河湖棋布,田陌纵横”的水城特色和与会稽山相映生辉的山水风光。特别是东跨湖桥至西跨湖桥一带,长河几十里,水面仍宽阔,田园依然在,风景旧曾谙。

      绍兴老市区,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世界遗产浙东古运河、唯一的大禹陵、书法圣地兰亭等等历史遗存,绍兴还有与水城共存如桥乡、酒乡等等很多很多历史资源。

     经过整修的西小路,仓桥直街得到国际专家的肯定。书圣故里刚刚开发,不错。但都是缺些人气。

    鉴湖一期、二期工程都竣工了,水城风貌凸显,与环城河一起,应该是绍兴水城朴素得体的外衣吧。

    二、从周边城市看绍兴水城

     苏州称为 “天堂苏州,东方水城”,苏州水城世界闻名。苏州城内沿河的平江路,城的西山塘老街日夜热闹非凡,人气太旺。沿岸有酒吧、小餐饮,还有很多其他商业设施。2004年,苏州还到绍兴来取经做水文章。苏州一开始做水上文章时,就有9家公司,就是现在,已有7家大的公司培育起来了。绍兴一家官办公司。相比之下,绍兴沿河两岸很空旷,商业氛围没有,人气不旺。绍兴的内环河、外环河河道与苏州的都差不多宽,差不多长,内河的数量也差不多,要说做水文章,两个城市资源优势都没有大的区别。

    同样是曾经向我们学习的江苏省南通,濠河可以夜游,岸边细节,环河博物馆群非我们可比了。

     山东省以煤炭致富的枣庄市台儿庄,现在打出“运河水城”招牌,就想说,他们是“水城中的水城”!30亿新造古城景区,从建筑格局到设计细节的做工,大气、古朴、精致。微山湖、台儿庄的红色元素,万亩石榴园,高铁城市,会吸引人去。

      长期以来,绍兴的文化名气淹盖了绍兴山水的名声。是绍兴水城的打造,人文与水乡元素结合是个突破点,但最大的瓶颈是岸上、水上无法互动。现在,绍兴环城河只适合晚上快走。

      但是有几点,绍兴还是很牛:招牌老,名人不少,我们有绍兴酒,喝的水是最好。要想办法欢迎世界游人来绍兴喝酒、喝茶!

      三、对建设绍兴现代水城的建议   

      按《绍兴城市总体规划》,根据绍兴城市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打造“文化名城、江南水乡、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远景规划建成沿曹娥江“一江两岸”、超200万人口的城市格局。这要求我们更大范围用足“水”优势,做好“水”文章。滨海是工业为主,袍江本来河道纵横,现在先工厂后房产断头河多了,生态麻烦。重建水城还是动动老城区现实、可操作。

      (一)强化水城风貌,杜绝新的污染。粉墙黛瓦的传统建筑逐步减少,建筑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一河一路、一河两路、有河无路的水城基本格局大多都已破坏,街随河走,河连桥路,舟楫穿梭的水城风貌有待加大力度打造;污水直排现象要完全改观。市区生活污水收集率实际只有60%左右,未纳管收集的污水基本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水城产业必须升级,以前个别开发区为追求区域经济增长,不惜牺牲环境。从监管角度考虑,政府必须加强监管,控制已有的污染,加快搬迁甚至淘汰城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审批体制等,杜绝新的污染。

    (二)畅通古城水系  重现水城风貌。绍兴城区内河水系东西不通、南北不畅,影响水城风貌建设与河道功能,应该化大力气打通。清代城内共有河道33条,总长约60公里。城内街河相依,一河一街、一河二街、一河无街的布局,构成了“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典型水城风貌。这种街河相依,内河与环城河、外河互为贯通的水城格局是历史的沉淀。因建国初期的数次填河筑路,目前古城内只存17条河道,且南北、东西互不贯通,断头河多,河床淤高,水流量小,河水的自净能力减弱。水系不畅,水路不通。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路面硬化率不断增加,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造成城市排涝不畅。虽然近年来经过环城河整治和曹娥江引水清水工程的实施,城市的水质已大有改善,由于水路不通,古城水上游、乌蓬游以及全城游等无法真正做大、做响。

    (三)重构水城游客中心。现有的游客集散中心在鲁迅故里,是市中心。政府部门构想新的集散中心定在鉴湖一期,太绕,两岸缺失可看性。应该在大禹陵、东湖之间重新规划绍兴水城游客集散中心,打通人为断航的水系,扩建已有的守陵村,建一大型体验式城郊水乡小镇。凸现绍兴水城的古老与精致,切实启动城南南闲板块,真正做大文化产业。

                                                                                                                        2014党外干部班     洪忠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