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询
科研动态
理论建设
思想引领
决策咨询
 
科研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咨询 >> 科研动态
沈敏奇:以新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繁荣发展——读习近平总书记《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有感

发布日期:2023-11-29 15:2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党校工作处)字号:[ ]


《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是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二〇一七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一部分,收录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这篇文章是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重要阐述,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指明了新型经济全球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深刻回答了世界经济所面临问题的根源

在这篇重要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当前世界经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如贫困、失业、地区冲突等,以及外界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误区,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全球化,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仍值得重视和反思。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三大焦点问题:

一是全球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世界经济增速和贸易增速低迷。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红利消耗殆尽,新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尚未完全形成,国际分工有待进一步完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将是一个较长经济周期下所必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世界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二是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延续。随着全球经济的“东升西降”,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仍然较小,经济地位的变化未能带来政治地位的变化。随着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将生产划分为多个环节分布在全球各地,传统的、碎片化的国际经贸规则也已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亟待重构和整合。三是全球经济发展成果未能普及大多数群体。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财富的迅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并未惠及到全球大多数人口。资本回报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率和劳动回报率,全球百分之一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剩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总和还要多。这种悬殊的贫富差距导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长期动荡,民粹主义、逆全球化频频兴起。

为新型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方向

传统的经济全球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世界经济正处于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还是退回贸易保护主义的十字路口。在这个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三大焦点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为新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方向,回答了新经济全球化“新”在何处的问题。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从长波理论来看,只有推进创新驱动才能真正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即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随着数字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兴起,技术革命的推进将是颠覆性的,即约瑟夫·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因此,必须坚持科技创新,把握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才能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谷。

二是坚持互利互惠与自由贸易。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应该为一己私利而以邻为壑,而是应该更加坚定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自由贸易,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是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当前,全球治理缺失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发展中国家的日益崛起,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得越来越迫切,应当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的话语权,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主义权威,追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四是提倡包容的普惠式发展。要提倡更具包容性的发展模式,推动各类生产要素更加积极、顺畅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来、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共同解决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打造普惠、包容、共享、共治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推动世界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种种困境时,都难以独善其身。在旧经济全球化向新经济全球化转型的当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方案举世瞩目。2023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旧金山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提出要努力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这种旨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以共同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的价值观,正逐渐成为一种全球共识。

一要推动建设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缩小数字鸿沟”,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应用”,通过技术进步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要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则兴,封闭则衰”,要坚定“支持并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的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使经济全球化能惠及到更多国家和人民。三要推动建设绿色低碳的转型发展模式。“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尽可能减少因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各类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为子孙后代留下财富,也“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四要推动建设普惠共赢的全球发展模式。“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要“深化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等领域合作”,让全球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世界人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