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之江枫景”品牌,推进“枫桥经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首期“之江枫景●沙龙”摘录

发布日期:2023-06-2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委党校字号:[ ]



2023年6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举行了首期“之江枫景●沙龙”,现将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代理主任俞国行、杭州市委原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仲灿、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毅等老领导的发言观点摘录,以飨读者。


周国富:“枫桥经验”是动态发展的,而且不断创新。1963年枫桥干部群众将“四类分子”教育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创造了“枫桥经验”;改革开放新时期“枫桥经验”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经验。2003年以来,“枫桥经验”在创新发展中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从浙江走向全国,成为党和国家的治国理政经验。我1999年担任省委副书记与政法委书记,作为参与者与见证者,我对这一期间的枫桥经验创新发展过程还是比较熟悉与了解的。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与亲自谋划下,围绕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与平安浙江建设,我当时参与了具体的组织协调与推动落实工作,曾多次向罗干同志汇报“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有关情况,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比如在筹备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的过程中,当时在举办地选择上,有一些不同意见建议:有的同志认为要在省里举办,有的同志提出应当在绍兴市举办,还有的同志认为在诸暨举办更为妥当。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以“枫桥经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就应当到它的发源地诸暨来举办。如此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在诸暨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活动,我们形成了纪念大会活动的具体方案。在2003年上半年,我第三次向罗干同志作了汇报,并邀请他到诸暨参加纪念活动,得到罗干同志的认可与同意。2003年11月25日,浙江省委与中央综治委在诸暨联合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罗干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做了全面的动员部署。我主持了这次纪念大会。在纪念大会之后,我们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总抓手,积极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浙江建设非常重视,强调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谋划亲自抓,要求从基层平安抓起,调动各方面工作来推进,扎扎实实、久久为功。为推进平安浙江建设,我们召开系列平安浙江建设推进会,推进会从温州一路开到杭州。一路上,我们在检查与落实平安浙江建设的同时,加强针对性考察与研究,平安浙江建设推进效果明显,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2003年的纪念大会意义重大,在枫桥经验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到了新时代,社会的生产关系乃至结构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从熟人社会转变成陌生人社会,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探索适应当下社会的基层治理方式。我原来也讲过“五律治国”,即以纪律、法律、戒律、规律、自律来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枫桥经验”实际上与“五律治国”在理念、功能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枫桥经验”强调要坚持党建统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需要发挥“纪律”即党纪党规对于党员的引导、约束作用。三治融合是“枫桥经验”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其中“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以法治强保障,强调的是“法律”的作用。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另外,除了要遵守“戒律、规律”外,“自律”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自律”可以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理解。“个人要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若是社会中多数老百姓都开始注重个人修养,争抢着当君子而不愿做小人,那么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就开始减少了。“枫桥经验”的好处在哪里呢?其中的一大重要方面就是抓早、抓小,积极探索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免衍生大事件、大问题。矛盾不上交、靠老百姓自己来解决问题是“枫桥经验”的重要理念,体现的就是对“自律”的强调。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研究,研究中也要有探讨与争鸣。苏联的巴甫诺夫有一句名言叫“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争论可以促进思维,大的问题需要有探讨与争鸣,争论才能触媒。整天呆在办公室形不成新思想、新火花,是产生不出新东西的。“之江枫景系列”等活动举办就是对“枫桥经验”研究的积极推进。在“之江枫景●沙龙”这样的轻松环境与氛围中,可以凝聚一批共同研究的人,形成发展与创新的思想火花。有时可能一句话就点燃新的思想火花,触动新的思维。我想这就是今天我们这次“之江枫景●沙龙”的功能与意义。


俞国行:记得在2000年前后,我专门去枫桥镇做了系列调研考察。当时枫桥镇主要发展衬衫产业,很好推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然当时因为有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相关新的利益关系矛盾出现,难免会给关系协调及地方治理带来一定压力。当时枫桥镇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过程中,总结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时期“枫桥经验”。近些年来我也去了枫桥镇两趟,镇容镇貌等都很是不错。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经验,要求充分解决好平安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既要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的平安稳定;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第三产业。另外,我觉得还需要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自治与法治的关系,自治离不开法治,自治是基础,法治是重要保障;二是要处理好传统方式与信息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应主动顺应信息化时代的社会之变,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和方式,提升总体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张仲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都涌向城市,经济活动也在城市集聚,难免也使城市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变得复杂。九十年代末,在全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当时一大难题。尤其是2003年前后,浙江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也发生了相关环境群体性事件。正是所面临的这些挑战,浙江需要充分重视与协调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不仅需要经济发展快,而且要保持社会稳定。在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如何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推进市域治理,有效化解日益复杂化利益关系与矛盾问题就成为当时重大课题。正是这样的背景,推动了浙江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我在杭州工作时,在杭州推出城市版“枫桥经验”,叫做“六和工程”。“六和工程”一定程度取之于六和塔,主要内涵是彰显城市版“枫桥经验”的“党委主抓和、政府建设和、社会协同和、智慧促进和、法治守护和、文化培育和”。从而借助“六和工程”,推进市域治理,形成杭州市域治理经验,力求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城市样板”。


王  毅: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和平安浙江建设系列活动的开展,体现的是“枫桥经验”从政法战线扩展到基层治理领域,也是从“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的重要先期探索。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与基层治理的深度,就如何坚持与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在新时代加强深入思考与系统研究。

信息转载自新时代枫桥经验公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